?
?
行业动态
PRODUCT CENTER
获取报价业务热线
400-880-5582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漳州市“十三五”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341.74万平方米

发布时间:2021/03/16 点击量:
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关于印发《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的通知
 
漳建发〔2021〕2号
 
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建设局(人防办),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行。
 
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 
 
2021年2月18日 
 
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一、“十三五”工作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住建(人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厅、省人防办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城市功能品质与颜值齐提升。城市道路更加畅通。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从18.71平方米预计提升至22.64平方米。全市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029个,市区改造背街小巷40条、城市主干道7条,有效改善“出行难”“停车难”。生态环境颜值更高。打造“五湖四海”生态项目,形成“半城花海半城湖”的生态景观,中心城区5290亩土地划定为永久性生态保护空间,全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195公顷、绿道836公里。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4.61平方米预计提升至15.27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从39.73%预计提升至40.77%。所有县市均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中心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古城开发建设等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域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851.6公里、雨水管网76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7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从88.06%预计提升至95.4%。积极创建全国第一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供水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完成14座水厂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157个老旧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增供水管网1005公里,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二)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齐改善。基础设施更完善。基本完成6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提升和42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基本实现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新建改造乡镇公厕225座、农村公厕1841座,基本实现乡镇(集镇区)每万人有3-4座公厕,村村建成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并按农村常住人口500:1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乡村环境更优美。创建502个美丽乡村和47个示范村。投资7.22亿元推进“两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改善。农村住房更宜居。强化村庄建筑风貌管控,整治裸房2.81万栋。排查贫困户危房约6.3万户,保障约1.8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全覆盖鉴定。国家级传统村落从30个增至45个,省级传统村落从35个增至52个。
 
(三)建筑产业规模与质量齐发展。建筑业产值日益壮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1亿元,年均增长10.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现有建筑业资质企业1093家,是2015年的2倍,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一级资质企业38家。现有建筑业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5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装配式建筑初具规模。装配式建筑累计开工面积341.74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全省第三。建成4家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实现构件供应全覆盖,其中3家入选“住建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成 12家钢结构生产基地,均为省级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勘察设计水平有力提升。全市共有勘察设计企业87家,其中甲级14家,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重提升至78.53%。3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西湖生态园区是我省首个获得SAMSUNG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证书的项目。工程监管有力有效。在省内率先采用建筑工地“互联网+”远程监管,全市2个项目获得“鲁班奖”、2个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9个项目获得“闽江杯”。
 
(四)住房市场与保障体系齐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3070.56亿元,占“十三五”目标139.07%,新建商品房完成销售面积3937.13万平方米,占“十三五”目标204%。至2019年底,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28平方米,比全省人均高4.78平方米。精准调控更有力度。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建立农民安家贷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服务合作模式,惠及1186户,贷款金额4.59亿元。配合完成22个项目11359套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权证办理。整顿规范住房租赁中介机构,全市备案中介机构由30家增至895家。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65305套,比“十二五”增加12819套,基本建成(含往年续建)52146套。实施货币化安置20374套,比“十二五”增加17310套。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10657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0061户1648.71万元。创新模式实施“安得广”项目,有4097户家庭申购受益。
 
(五)人防指挥与防护体系齐升级。顺利完成市、县人防指挥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人防办高清化对接。市、县两级建成了一批疏散基地和疏散地域。市级还组建七支人防专业队伍、三支新型人防专业队,成立漳州市人防蓝天救援协会。将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自主开发我市“人防双随机监管系统”,人防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大家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民生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要深化,房地产项目风险需要警惕,建筑业还不够壮大,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防工作推进力度还不够等问题。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设的关键五年。全市住建人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对住建人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和人防事业发展。
 
(一)以服务民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初步计划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65个,总投资约2248.66亿元。中心城区做大做强。结合龙海、长泰县(市)改区的契机,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速东部新城、市区北区片区、西湖片区、南江滨片区开发建设。加大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历史学问保护力度,做好古城保护建设、“女排娘家基地”等危旧片区开发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城市道路内畅外通。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推进老旧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增加公共停车设施配套。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约1000公里、公共停车泊位约9000个。生态环境做优做美。继续围绕“水城、绿城、花城、历史学问名城”的城市建设发展定位,全市新增城市公园绿地约10000亩、绿道约50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龙海、东山于2022年分别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申报,南靖于2024年完成国家园林县城申报。全面深入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染源攻坚,至2025年,全市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8.5万吨/日、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600公里,城市(含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0%以上,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全部规范安全处置。供水排水提质增效。通过“抓源头、抓水厂、抓管道”,有效提升自来水水质标准。全市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约600公里以上,重点实施高新区水厂、云霄第二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推动排水排涝和水系联排联调,至2025年,中心城区、县域中心能分别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20年一遇暴雨,力争所有市县达到国家排水防涝标准要求。中心城区至少建成2个不少于1000公顷的综合性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示范片区。
 
(二)以生态文明引领宜居乡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环境为着力点,以改善农房为突破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持续整治污水垃圾。大力实施市场化运作,推进乡镇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公厕管护以县域为单位捆绑打包市场化运营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部县区实现市场化运作,乡镇镇区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实现全覆盖。全力提升乡村风貌。每年启动裸房整治示范村50个,整治裸房8000栋以上,到2025年,实现全市农村建筑风貌明显改观。强化农房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农村建筑工匠名录和档案库。加强传统村落规范化管理,支撑引导有条件的村积极申报传统村落。探索打造建设试点。力争每年推进一批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每年选取1个以上村民集中居住区,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示范小区。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全面完成农房抗震改造试点。
 
(三)以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产业发展。持续推动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期“建筑业大市”,努力迈向“建筑业强市”。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更优。到2025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培育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装配式建筑等龙头企业。打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2家、50亿元以上的4家。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更高。到2025年,全市城镇每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5%以上,其中,国有投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新建装配式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建造过程中建筑垃圾减少20%以上。新增1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智能建造结合更紧密。到202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四)以保障住房改善居民居住质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持市场健康发展。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严格预售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实施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开发投资、网签面积保持平稳,商品住房价格调控在价格指数范围内。促进住房全面覆盖。加大特定购房群体支撑力度,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务工户籍居民、农业转移人口、新引进人才等特定群体,通过购买商品住房解决住房问题。实施芗城区金峰花园北区片区,龙文区长福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和利民佳苑公租房(含廉租房)等项目建设。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鼓励和支撑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积极探索“安改商”“商改住”和购房贷款“公改商”等创新举措。
 
(五)以健全体系推动人防事业发展。坚持备战牵引,注重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县级机动指挥所建设,对市县两级指挥所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市级人防数据库建设,建成智慧人防网络平台。抓好警报补盲和更新换代,所有乡镇及部分重点社区完成人防工作站建设,再建成一批人防疏散基地和疏散地域。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